导言:
本文为申怡老师在人民广播电台《教育面对面》固定电台节目——《申怡读书会》的精华部分(有部分删改)。
本专栏致力于给听众们分享“家庭阅读”话题与方法,帮助更多的家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、更透彻地感受阅读之美,让“共读”走进各个家庭,有书香满屋。
主持人(张):申怡老师已经讲过四大名著里的《红楼》《西游》《三国》,终于要讲到最后一部《水浒》了,我太开心了。
我记得以前班里的同学都很喜欢看《水浒》,但好像还没有思考过《水浒传》对青少年,也就是学生,有什么帮助呢?
或者换个话说,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还要读《水浒传》呢?
申:这个问题非常好,当然,它是教育部规定初中必读书目。但说句发自肺腑的话,就像你说你们小时候就很爱看水浒一样,我带大家读水浒,就是因为它真的牛、好看、好用。
我们常说《水浒传》是一本被大家严重低估的作品,一方面是指大家没有领会故事背后的人性、人情;另一方面是指大家没有发现《水浒传》有着极高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造诣。
比如大家喜欢《红楼》,我告诉你,没有水浒,就一定不会有红楼的精彩。
肯定有人“嗯?”满脑袋问号,《红楼梦》讲的是深宅大院人情世故,怎么会和《水浒》的草莽江湖联系到一起?
我举两个例子:
《红楼》的开篇是什么?天上的灵石转世成贾宝玉。巧了,我接下来会讲《水浒》的开篇,梁山108位好汉也是天上的魔星降世。
再比如《红楼》宝钗给宝玉念过一首曲子叫《寄生草》,里面有个名句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”。它讲的就是《水浒》里的经典桥段——鲁智深大闹五台山。
那如果你没看过《水浒》,你就不明白《红楼》为什么这么写?它这么写妙在哪儿?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血脉相连,一脉相承。
甚至单就写作技法而言,《水浒传》绝对不输大家公认的四大名著之首《红楼梦》。
01 《水浒传》——天花板级别的「写作技法」
要理解这个问题,首先要看到《水浒传》的历史地位。
我们前面说了:四大名著每一本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是第一本长篇章回体小说,《西游记》是第一本章回体神魔小说,《红楼梦》是第一部世情小说,是古典小说巅峰之作。《水浒》也有一个独有的标签,那就是中国第一本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。
我告诉你,中华民族这个“卷”了几千年的民族,每个能拿到“第一”的东西,实力都是很恐怖的。
张:申老师,第一本白话文小说不是鲁迅先生写的《狂人日记》吗?
申:注意啦,这两个白话不是一个白话,如果文学常识考到大家可不能弄混了。《狂人日记》是第一本用现代白话文写成的小说,而《水浒传》是第一本用古代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。
大家在阅读四大名著原文的时候,会发现一件事。《三国》和《西游》里面虽然也有白话文,但还夹杂着许多文言文,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门槛的,而《水浒》相对来说就好懂多了。
比如我们看一段原文:
那一阵风过处,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,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。
武松见了,叫声:“呵呀!”从青石上翻将下来,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,闪在青石边。那个大虫又饥又渴,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,和身望上一扑,从半空里撺将下来。武松被那一惊,酒都做冷汗出了。说时迟,那时快,武松见大虫扑来,只一闪,闪在大虫背后。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,便把前爪搭在地下,把腰胯一掀,掀将起来。武松只一躲,躲在一边。大虫见掀他不着,吼一声,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,振得那山冈也动;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,只一剪,武松却又闪在一边。原来那大虫拿人,只是一扑,一掀,一剪,三般提不着时,气性先自没了一半。
张:写得真是非常精彩,特别地通俗易懂,除了有一些词可能不太常见,但整体意思理解起来基本没有难度。
申: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好处——我们可以直接借鉴《水浒》里的写法。
首先,我们就可以学他的动作描写。
我们说了,《水浒》本身是一部有武侠色彩的小说,所以他的动作描写肯定是非常好的,不夸张地说,《水浒》的打戏,是四大名著里写得最好的。
第一,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衔接很连贯,比如武松见了老虎,先叫声:“呵呀!”然后从青石上翻下来,拿出梢棒,闪在青石边。这个动作是一气呵成的,一下就把武松遇见老虎那种警觉的状态表现出来了。这个写作水准非常高,说明作者在下笔之前一定是精心设计过,在脑海里演绎过无数遍的。
第二,它的动词用得非常干练,比如作者描写老虎的动作,就用了按、扑、撺、掀等几个词,没有过多的修饰。而我们很多学生,非常喜欢在不必要的地方,给动词加上修饰,其实反倒画蛇添足了。那看了《水浒传》学生就知道,我的动作要怎么写才精准干练。
张:是的就像您说的,这个动作描写非常流畅,我就感觉自己看了一部精彩的动作电影一样。
申:而且《水浒》很厉害的地方在于,他不止有一种写法,他的笔墨轻重随时是在变化的。我们再看一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的原文:
这个情节大家都非常熟悉了,我们都说这段是“三拳打死镇关西”,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三拳,每一拳作者都用了非常夸张的描写,这里其实包含了很多技巧。我在课程里是这样解读的:
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,一拳打在鼻子,一拳打在眼眶,一拳打在太阳穴。这三拳,每打一拳,作者就写了一长串精妙的比喻加通感,用调料的味道形容鼻子被打的感受;用彩缎的颜色形容眼睛被打的感受;再用乐器的声音形容太阳穴被打的感受。生动形象,中间还夹杂着排比,更显得气势磅礴。
(戴敦邦 绘)
张:您不说,我都发现不了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门道,以前看就是觉得作者写得真好看,但要我说为什么好看,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申:是的,《水浒》中关于写作的门道还多着呢,所以过去很多作家都说过学写作就要看《水浒》,可以说这是一本标杆一样的小说。
其实打戏都还不算是《水浒》写得最好的地方,《水浒》写得最好的,就是他的人物。
02《水浒》写人物到底好在哪呢?
申:《水浒》的人物塑造第一好在,它能把相似的人,写出不同来。
你想想,它有108个好汉,是怎么把108个人写得都那么不一样、那么印象深刻的?武松、林冲、潘金莲、鲁智深、杨志、燕青……就像从书里抠出来的一样,你能想象他们全是虚构的吗?更不用说它里面至少有15种创新文法。
比如《水浒》有很多泼皮无赖,高俅、郑屠、张三李四,但哪怕写泼皮,施耐庵也要让他们各有各的泼法。高太尉是阴险毒辣;郑屠是蛮横;张三李四是猥琐。
张:感觉今天真的学到了很多写作的小技巧。
申:《水浒》的技巧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《水浒》的结构非常有意思,它是一个人接一个人,比如开头讲王进,然后从王进过渡到史进,再从史进过渡到鲁智深,之后又过渡到林冲。
这是一种单元式的结构,情节与情节之间,其实是相对不够紧密的。但作者却能用错综变化的手法,让其他人物的故事能穿插在另一个故事里,从而把各个单元的故事又联系在了一起。
张:这种情节前后的呼应真是非常精妙,让人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厉害。
申怡读书,赞578
但我这里还有最后一个疑问,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:“少不读水浒。”因为《水浒》里有特别多的暴力和不良情节,很多家长可能也会担心,看这种内容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?
申:不管是现在的孩子,还是我们从小的时候,太多太多的水浒故事,只给你讲片段,缺乏足够的分析。它把水浒的情节东取一段,西截一段,断裂地看,孩子不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观。
前面说的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,曾经多次选入教材。
后来有人提议,把这个课文从教材中删掉吧。
为什么要删掉?
因为鲁智深打得太畅快淋漓了,描写得特别生动。
所以家长就说了,这可不能让学生看啊,学生看了就学会打架了。
但我给你讲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,我一定给你讲全。
你不能光看鲁提辖要打人,你得看到前面,看到金翠莲他们父女俩怎么惨;看镇关西怎么骗的人;看到鲁提辖怎么为金翠莲募捐。他先是仗义疏财,接着该出手时就出手,他还得守着,怕店小二去报信。
你要了解了这些,一个有粗有细,有爱心、有智慧、也有武力值的鲁提辖,你才能感受出来。
所以你看到了没有,你怕孩子学坏,那是因为他只看片段,他才容易学坏。
(戴敦邦 绘)
所以总结一下:水浒适不适合孩子读?
如果水浒泛泛地把那些血腥凶杀拿出来,那孩子真的不适合读,他读不懂。
因此水浒一定要读全文。
就像我说的,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你只看这个片段,只能看到鲁智深武力值爆棚,但是你看到前因后果之后,你就会看到一个不狭义的英雄,一个有佛性的鲁智深。
因此,我讲水浒一大特点:全面而深入。
想听全面而深入的水浒,3月29日,要来我的直播间,我也好久没有正式地给大家做一场畅快淋漓的直播,更是非常期待这次《水浒传》的首发上线!
申:我说水浒适合有引导地去读。因为它写人物写得太生动、太鲜明了;写故事太起伏太吸引人了。而且一环又一环地紧扣,所以水浒适合引导着孩子读。
其实这就是我做伴读讲解的意义所在,就像我前面说的,大家看《水浒》不能光看见热闹了,还要看到背后的人性和社会现实。
当然我在课程的开篇就说了,《水浒》所描写的时代是一个秩序崩塌的时代。所以我们在阅读《水浒》的时候,难免会碰到一些三观不合的情节。
比如《鲁智深大闹桃花山》,李忠好心收留鲁智深,鲁智深却偷拿人家的东西走了,这放到现在看就是恩将仇报呀。
但如果结合小说的情境,我们就知道,李忠是要去抢别人的钱给鲁智深送行,他也不道义,所以鲁智深才会捉弄他。
那我在讲解的时候,就会把作者的写作意图给大家呈现出来,那这时候读者要怎么批判,我相信就会有更理性的判断。
张:也就是说,作者讲述的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,所以呈现出来的道德观和现在肯定会有冲突,重要的是,申老师会帮助大家去梳理,让大家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去评判,对吗?
申:是的,而且《水浒》其实不光有这些沉重的内容,还有很多有趣的古代社会风俗。我的《水浒传》伴读里,还有很多对宋朝的市井文化的拓展,以及对《水浒》的深度解读,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一下。
张:明白了,说得我都特别想看了。那我也跟着您的粉丝们一起,期待着咱们《申怡讲水浒》的上线啦!